※全書雷警示

慣例的閒聊防雷,因為不知道5月結束前能不能生出Wonder Woman電影的心得,所以先寫這篇。

流這本書獲得了2015年的直木賞,作者是在日臺灣人東山彰良(本名王震緒),寫的是在臺灣1975年時17歲的主角葉秋生發現身為山東老兵的祖父遭人謀殺後的調查之路,在那個最血氣方剛的年紀,秋生還得面對生活中的變動與未知。

A610148.jpg

 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這本書原始預設的讀者是日本人,因為這樣先天因素也稍微影響台灣讀者的閱讀感受,例如作者很貼心會在一些臺灣特有的東西(習慣、事件、物品)後解說那是什麼,對日本讀者來說能幫助進入狀況,對臺灣讀者就顯得有點冗,而且稍微會打斷閱讀的節奏,另外就是因為本書是用日文寫台灣的故事再翻成中文,難免有一些字句使用上的比較不順的地方,不過狀況還算輕微,基本上都算瑕不掩瑜。


主角秋生的祖父母、父親與父親的弟妹都是隨國民政府來臺的外省人,祖父年輕時是地方的土匪,後來加入國民黨軍,經歷過戰亂的時代,儘管久居臺灣仍期待一日能回到故鄉。故事開始時秋生正值高中年紀,原本就讀臺北的升學高中,但是因為被他的好朋友仲介去當考試槍手而被退學,轉學到學生打架當吃飯的吊車尾高中,他對疼愛自己的祖父之死一直無法釋懷,在警方沒有任何進展後決定自己調查殺害祖父的兇手。本書便圍繞著秋生高中的時代,在那解嚴前的臺灣,讀書、戀愛、與地方的混混衝突、嘗試找出祖父死亡的蛛絲馬跡,故事牽扯祖父早年在山東的陳年舊事,及在臺老兵們的鄉愁、各式情仇。


本書前段不太像推理小說,但是到最後卻會發現前面一直在放出線索,到最後都會串連起來揭出謎底,作者說在《流》中加入推理要素是為了要吸引讀者把這個連接三代,牽連兩岸的故事看完,但推理部分的劇情也不會馬虎。故事中稍微加入一點點奇幻要素,在秋生家流傳受到狐仙保護的傳說、有預知能力的雜貨店婆婆、年輕時即遭到殺害的女鬼,各給了秋生的人生一些近於直覺的提點,推動劇情卻不會過度干涉,這些超自然的成分自然地融入劇情,而不會讓人覺得突兀。


書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關於作為老兵的祖父、祖父的友人們在早年戰爭時與現代的故事,由祖父的老友們講述以前的故事,寫實的表達那些平民們在動亂中,重要的是能不能填飽肚子、家人安不安全,重點是實實在在的生活,立場並不是那麼重要的小人物心境。《流》的故事流暢精彩,有些對話或主角的OS也讓故事比較輕鬆不會沉悶,《流》寫了秋生青春的一段歲月,故事中不同的支線,未必直接影響推理故事的進行,卻深深影響他的人生、他的個性,幾條支線織成一張網,不會因為與主線不相關而覺得不知所謂,也是這書很棒的地方。不過看完全書我還是覺得《流》贏得直木賞並獲書評一致盛讚稍微有得到異國風buff的加持,儘管內容涉及兩岸時空與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無奈,但作者下筆甚輕,在這個面向沒有明顯缺點,卻覺得力道稍嫌不足。


故事的結局難謂圓滿,但是這樣的故事從開頭就註定不會有圓滿的結局吧,仍然是那樣帶著無奈的結束,日子還是得繼續,而情緒大概就像水中的魚留的淚,難以察覺。

 

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

圖:城邦讀書花園

arrow
arrow

    香蕉炸彈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